5月18日,对于涧西区的李小恩老人来说是个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他在我院普外科接受了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取石胆总管探查及T管引流手术,解除了多年结石病为他带来的痛苦和折磨。
家住涧西区74岁高龄的李小恩老人,2015年9月前因病在我市某医院住院12天,拟行手术治疗,但终因其年事高,并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心脏功能极差,最终被告知麻醉风险巨大而放弃手术治疗。在以后的时间里,老人病情时好时坏,腹痛时长发作,一直靠药物维持。两个月前老人再次出现剧烈腹痛,发热寒战,恶心呕吐,伴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当地医院给于对症处理,症状暂时减轻。4月底因冠心病、心律失常及肺部感染入住我院内科治疗,期间腹痛再次发作,伴皮肤黏膜黄染,给予消炎及对症处理,症状再次减轻。今实现进一步治疗,于5月9日转入我院普外科七病区。入院后经彩超检查显示: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多发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磁共振检查发现:胆总管及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最大横径1.5厘米,其中远端管腔内可见结节状低信号充盈缺损影,其远端呈“杯口状”,胆囊影增大,考虑为胆总管多发结石,胆囊结石并胆囊炎;CT检查示:慢性支气管炎并双肺感染,心脏增大,心包腔积液,右侧额叶梗塞,脑萎缩;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左房增大,肺动脉瓣返流、二尖瓣反流,心房纤颤;心电图检查显示:快心室率型心房纤颤,心室率109次/分,T波改变,偶发性房性早搏;实验室检查: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明显升高,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明显降低。经过医务人员详细检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支并肺部感染。

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基础病较多,病情非常复杂,手术难度、麻醉风险极大,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但只有手术才能挽救老人的生命。面对74岁高龄的老人,面对有可能出现的种种手术风险,如何为老人进行最彻底、最满意的治疗,是摆在医务人员面前的难题。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老人的生命一下牵动着大家的心,为确保手术成功实施,副院长张振立、宁来轩,医务科科长王朝阳,普外科主任史建安等多次组织医院各科技术骨干认真研究、检查会诊、术前讨论,大家各抒起见,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出发谈了各自的看法,最终确定手术的可行性,同时制定详细而周密的手术方案及应急预案,在征求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了充分的术前准备,确保万无一失。

史建安主任说:“由于病人年事已高,加上病情复杂,手术的风险相当大。但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取出结石疏通胆道是唯一的方法。”其家人考虑再三,同意接受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探查及T管引流手术,使老人摆脱病痛,享受健康的晚年生活。
5月18日上午,李小恩老人被送进手术室,副院长张振立、普外科主任史建安、主治医师王陆军、住院医师魏世家共同为其实施手术,麻醉科主任唐文敏亲自实施麻醉,书记陆武京亲临手术现场坐镇指挥,并再三叮嘱要尽一切可能确保手术成功。术中,张院长从容不迫,史主任游刃有余顺利将其胆囊切除,沿胆总管上段纵行切开,用胆道取石钳将一枚直径0.5厘米的结石顺利取出;经胆总管借助纤维胆道镜,在清晰的视野下进行手术,发现其胆总管下段一枚直径1.5厘米的结石,他们用套石篮小心翼翼的将结石取出。胆道镜再次探查双侧肝管及胆总管,反复冲洗胆道后,未见残余结石,整台手术历时130分钟获得圆满成功,看到结石被成功取出,在场的患者家属连声致谢。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老人顺利度过了手术的危险期,所有的医护人员才松一口气。术后2周胆道造影证实,胆总管内无残余结石,手术成功,取石干净彻底,这是他们打下的又一场硬仗!

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马亚诺说:“病人下了手术台,分分秒秒都会有可能出现病情变化,我们一刻也不敢松懈,即便上个厕所也得让同事帮忙盯着。”
“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术前,我们多次组织相关科室技术骨干会诊、术前讨论,并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及应急预案。术后送ICU对其进行了24小时重症监护,恢复的非常好,比预期效果要好得多,现在可以出院了。”张振立院长说。老人紧紧握着张院长的手久久不肯松开,口中连声说道:“谢谢!谢谢!张院长您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同时将一面锈有“在世华佗,妙手回春”的大红锦旗送到该科,并再次对我院普外科医护人员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体贴的服务表示感谢。

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拓宽了我院普外科的手术范围,也再次证实了我院普外科技术实力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标志着我院普外科技术水平已迈上了更高的台阶。
据了解,胆道结石发作时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绞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三者并存,医学上称为夏克氏三联征,是结石阻塞继发胆道感染的典型表现。一旦胆道感染严重,并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病情发展迅速,近半数病人尤其高龄患者很快会出现烦躁、谵语、嗜睡、昏迷、重症胆管炎致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常在1-2日甚至数小时内因循环衰竭而死亡。通常情况下,只有对病人实施急诊手术才能挽救他们的生命,而没有扎实的外科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