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被称为医院最神秘、最洁净、最精细的地方,走访发现——
手术室里的故事 比电视剧更精彩
这里是医院最神秘的地方,发生的许多故事连医院的部分工作人员也无从知晓;这里是医院最洁净的地方,室内空气洁净到用培养基都培养不出细菌的地步;这里是医院工作最精细的地方,精细到比绣花还要细心万倍。这里就是医院的手术室。
近日,笔者专程走进医院手术室,对这个“最神秘、最洁净、最精细”的地方进行了走访。
点点滴滴 彰显细心爱心
在荧幕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节:在手术室里,伴随着监护仪嘀嘀嘀的声音,护士快速、清楚地说:“弯钳,1、2、3……共10把;直钳,1、2、3……共8把;纱布,1、2、3……共10块……”这是手术室护士在清点器械。
业务院长张振立介绍,实际手术过程比影视作品中演绎的更紧张、更细致。在每台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和缝合皮肤后,清点手术器械和敷料是手术室查对制度中雷打不动的铁律。如有器械、敷料数目不对,必须反复清点,直至核对无误。
“在这里,需要手术的患者,从入院、术前准备、术前访视、麻醉手术前告知、术中隐私保护,到手术结束安全送回病房、术后随访等,都有医务人员的关爱相伴。”张振立说。
今年2月的一天,一名10岁患儿被推进了医院手术室。当时,患儿非常紧张,不愿上手术床。为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张振立灵机一动拿出手机,选择了患儿平时最爱玩的游戏——植物大战僵尸。患儿很快进入玩游戏状态。注意力转移,患儿的紧张感消失了,麻醉和手术进行得异常顺利。就在手术结束送其回病房时,患儿对张振立说:“叔叔,让我把这一关闯过去再出去吧。”这一幕把在场的人都逗乐了。
微创手术 为生命保驾护航
山东菏泽23岁姑娘郭真(化名)意外怀孕,身体出现不适。得知我院可以进行微创治疗,小郭乘大巴途经商丘、开封、郑州,后转乘郑州至洛阳的高铁来到我院。
彩超检查显示,小郭的子宫后方可见一个约12厘米×6厘米×4厘米的非均质团块,向双侧附件区延伸。团块边界不清晰,形状不规则,盆腔可见大量游离积液,被诊断为宫外孕并盆腔积液。妇产科主任李卫红立即组织抢救:吸氧,做床头心电图,配血型,调血液,完善术前准备,下病危通知单……此时小郭心率为每分钟112次,脉搏细速,肤色苍白,下腹肌紧张……
业务院长张振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紧急绿色通道,并在第一时间通知手术室准备手术,输血科立即备血,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手术室里,张振立、李卫红和主治医师于峰联合为小郭实施了手术,麻醉科主任唐文敏亲自实施麻醉。在腹腔镜下,只见小郭右侧输卵管近伞部增粗、水肿、充血,伞部已被凝血块包裹。唐文敏紧盯着监护仪上不断变化的数值,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力求稳定住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护仪上不断增大的心率和艰难维持的血压数值太刺眼了,监护仪发出的报警声异常沉闷刺耳,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只能听到手术器械发出的声音。
考虑到患者年纪尚小,李卫红经过综合评估,精心为其设计了保留生育能力的微创手术。手术医生们对其右侧输卵管妊娠病灶进行了清除止血,通过腹腔镜取出了胚胎,共吸出腹腔积血600多毫升。手术持续了近1个小时,取得圆满成功。
看着监护仪上各项稳定的生命指标,所有在场的人都露出了微笑。尽管这次抢救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它让所有参与的医务人员都记忆犹新。
手术麻醉不光无疼痛,还要保安全
在许多人眼中,麻醉医生的作用就是保证患者术中无疼痛。其实,无疼痛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医疗行业流传着一句话:“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
麻醉科主任唐文敏介绍,患者在麻醉后人体神经功能部分或全部被抑制,会出现疼痛感消失、肌肉松弛、血管扩张、血液在体内重新分布等,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减慢,甚至出现呼吸停止和术中意外大出血等。这些危及患者生命的体征变化,都需要麻醉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仔细观察和严密监测,进行适时干预,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麻醉医生使患者在医疗活动中无疼痛感的同时,更要保证手术安全。麻醉医生也是各种急危重症抢救的中坚力量。遇到急危重症,尤其是一些突发意外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保证其呼吸道通畅是关键,这时所有科室的医生都会想到麻醉医生,手术室内的工作延伸到了手术室外。在洛阳中信中心医院,每年都有几十例室外插管,使更多的濒危患者转危为安。
“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院长王德表示,手术室把每一次麻醉都看成第一次,麻醉医生会高度重视每一次麻醉,做好多种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
“手术室里的工作是紧张的,愿我们能多多关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和手术护士,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和健康的维护者。”王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