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首例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获得成功
日前,我院血管外科成功为一例高龄高位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施行下腔静脉临时滤器植入术并获得成功,该技术在洛阳市同级医院处于领先水平。
家住新安县的毛俊英老人,今年66岁,三个月前活动后出现左下肢肿胀不适,休息后自行缓解。之后每次活动后均出现左下肢明显肿胀,休息后好转,自服活血、消肿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一周前左下肢再次出现肿胀、局部皮肤发热,且伴有疼痛,活动受限,影响正常生活。为求明确诊治慕名前往我院就诊,并入住血管外科。经彩超检查显示左侧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血栓形成,近端血栓平面达左侧髂外静脉,确诊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管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辉斌说,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血管外科常见病,若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当,轻则引起肢体肿胀坏死,功能丧失,需截肢才能保住生命,严重者可因血栓脱落引发肺动脉栓塞而猝死。传统治疗方法为制动及药物溶栓,让患者生活极其不便且效果不理想。王主任立即组织科室骨干进行研究、会诊讨论,考虑患者年岁已高,最终决定为老人实施下腔静脉临时滤器置入术,从而阻挡血栓进入肺动脉。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血管外科主任王辉斌、放射科主任杨育新、住院医师鲁严共同为其实施手术。术中王主任用穿刺器械穿刺进入右股深静脉,通过特制导丝、导管,最终将临时滤器置入下腔静脉,“网”住了通往心脏和肺部的致命栓子。目前,经正规抗凝溶栓治疗老人左下肢肿胀消失,生活能够自理,正在进一步治疗之中。
下腔静脉滤器被誉为“生命的保护伞”,是对付肺栓塞的“健康护身符”。王辉斌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闭塞为临床多发病和疑难病,常见于外伤后、术后或长期卧床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可使肺栓塞发生率从60%-70%下降为0.9%-5%,这项技术为下一步药物溶栓、手术取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深静脉血栓得到更有效的治疗。该手术主要用于高位深静脉血栓患者,它既可在栓塞发生的高危时间内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也减少了由于长期异物植入造成的其他风险,一般手术后3-6周可取出临时滤器,避免了长期服用抗凝药的弊端。“该方法具有不开刀,创伤小,疗效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该病首选方法之一。”王辉斌说,深静脉血栓形成防重于治,他提醒长期卧床的患者一定要注意翻身、拍背、按摩下肢,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下肢出现肿胀,应尽快到医院的血管外科就诊,以免耽搁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