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学研究是诸多重要脏器中研究得最少的,而胆石病又是外科疾病中最多的。对胆囊结石这个百年老问题,要赋予新的治疗理念。”在第三届全国内镜微创保胆学术大会上,著名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院士提出,胆道应成为今日微创外科的突破口。
本届全国内镜微创保胆学术大会由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事肝胆外科和保胆研究的专家就该领域的新观念、新技术及基础研究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开幕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志强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会长张阳德教授、浦东新区副区长张恩迪、上海市卫生局科教处处长张勘和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教授一起为落户于上海市东方医院的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上海胆囊疾病研究所揭牌。
据介绍,我国胆囊结石年发病率1%~3%,其中15%~20%的病人有症状,发生并发症的每年为1%~2%。胆囊结石都要切掉吗?黄志强院士认为,美国对691例胆结石病人平均随诊了78个月,其中556例有症状,44%做了手术。无症状者中10%出现胆石症状,7%做了手术,结论是无症状不必切胆。中信中心医院业务院长张振立指出,自1882年Langenbuch施行首例胆囊切除术后,外科手术一枝独秀,胆石症也一直是外科医生的“面包”。切胆派认为,胆囊是一个装满石子和污泥、不时发生感染的盲袋,是一个纤维增厚、丧失功能、流通不畅的“淤塞湖”,这样的器官不该保留。保胆取石派认为,胆囊能高效吸水调控胆管压力,制造分泌免疫球蛋白,不可轻易切掉。胆囊到底是始作俑者还是受害者,即胆囊的“原罪”与结石成因,是保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专家指出,“保胆”是保护胆囊而不单是保留胆囊,在胆囊受到严重损害前保胆十分重要。
“结石是否复发不应该成为保胆切胆的唯一判断标准,应当总和胆囊的功能状态和病人对保胆治疗的态度与期望值来总和判断。”中信中心医院腔镜微创外科主任史建安授说,“安全是首要条件,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治疗才具有实际意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教授张宝善也指出,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宏观与微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提高。因此,医学上许多观念和定律需要重新认识。如盲目切除扁桃体、阑尾、脾脏、胃,直至切胆囊的观点都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