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率先在洛阳引进德国STORZ微创设备,开展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技术,使之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之一。在内镜直视下对胆囊腔内情况一览无余,这样就可彻底取净结石,防止结石残留与复发。其最大的优点是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极大的稳定了病人的内环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微创。该技术已成为胆囊功能尚好的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首选的手术方法。
舞起微创保胆取石手术的“龙头”
1882年,德国一位名医完成了第一例胆囊切除术,并提出了胆囊结石的治疗原则。之后的100多年里,传统的胆囊切除术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有症状结石的方法。后来,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手术的出现,曾一度被称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难道胆囊真的就不那么重要?还是无奈之下非切不可呢?
我院腔镜外科主任史建安说,因为当时技术和观念比较落后,认为胆囊切开取石复发率高,取不净结石;另外结石合并胆囊息肉的,少数有引发胆囊癌变的可能。多数医生认为保胆取石没有什么优越性,所以近百年来胆囊切除基本上是作为胆囊结石治疗的“金标准”。
随着现在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内镜技术的进步,借助胆道镜使医生能够直视胆囊内部,对胆囊腔内情况一览无余,胆囊内任何细小的结石颗粒都能清除,这样就达到了镜下取净结石的程度了,大大减少了结石的残留。
胆囊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消化器官,具有调节肝内外胆管压力和平衡的作用,在人体消化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与肝脏相符相称、肝胆相照。那么切除胆囊之后会引发哪些后遗症呢?
史建安说,胆囊切除后胆总管就会代偿性扩张,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由于胆管没有浓缩胆汁的能力,进食高脂肪食物后,会出现腹胀、腹泻,甚至脂肪泻;胆总管代偿性扩张后,增加了胆总管结石发病率,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胃肠癌的发生。
事实上,很多患者也不愿意切除胆囊。近日,洛龙区40岁的李先生在体检中被查出患有胆囊结石,医生建议他胆囊切除,李先生坚决不同意,他觉着自己还年轻,胆囊没了,身体就不完整了,首先在心理上就有残缺的感觉。后来听说我院开展有保胆取石,遂前来咨询。
史建安介绍,保胆取石有它的适应症。一是胆囊必须有功能,第二胆囊不能萎缩,其三胆囊不能有癌变。通过详细检查,李先生适合做保胆手术,史主任决定为其实施保胆取石。
手术由腔镜外科主任史建安主刀。史主任是我市经验丰富的微创知名专家,完成腹腔镜下保胆取石、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等微创手术2000余例,无一失误。手术就要开始了,能否成功取出结石保全胆囊的功能呢?
术中史主任在李先生腹部打了三个直径0.5—1厘米的小孔。通过腹腔镜,利用伸入腹腔的“操作臂”对胆囊底部进行穿刺,吸去胆汁。再在胆囊底部切开1厘米小口,在胆道镜下发现并成功取出结石。通过胆道镜可直视胆囊、胆囊管、胆总管以及左右肝管内的情况,哪里有结石就到哪里去取石,彻底安全取净结石,防止复发。在确定无结石残留后,用可吸收线缝合胆囊。这是考验医生技术的一个重要步骤,如果缝合不好会造成胆漏。手术非常成功,从其胆囊里取出两块较大的结石,最大的有2厘米,李先生胆囊被完整保留下来。
史建安说,一般情况下,保胆取石术后6—8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8小时后可进流食。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胆囊切除术,更重要的是其安全性是胆囊切除术所无法比拟的。保胆取石极大的减少了胆管损伤的可能性,避免了切除胆囊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并发症,充分证实了保留功能良好的胆囊的必要性。“微创”手术实质上是最大限度地保留器管的功能,切口的大小是次要的,所以保胆取石手术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微创手术,它既保留了胆囊,又取净了结石。如果切除了胆囊,则丧失了胆囊的功能,即便是恢复再快、损伤再小,也称不上微创。
在此,笔者呼吁外科大夫在摘除胆囊前,以人为本,应该更多的为病人的生活质量考虑,尽量刀下留胆。作为病人应在充分了解各种技术优略后慎重选择,毕竟切除了以后就再也回不来了。总之,在看待保胆手术和进行保胆手术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客观、务实,让病人真正的得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