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建安主任解答现场患者疑问

史建安主任保胆手术中

史建安主任在对各类结石进行研究

史建安主任在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术后电话回访
胆囊结石是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那么胆结石治疗方法有哪些呢?得了胆结石选择哪种治疗方法最好呢?这是很多胆结石患者经常提到的问题。为此,《洛阳晚报•生命周刊》2013年4月13日对我院腔镜外科史建安主任就胆结石问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全文如下:
与胆结石过招 探“囊”取石最佳
记者李书平 通讯员陈俊才
4月2日下午,《洛阳晚报•生命周刊》健康大讲堂第二十三讲走进中信重机中心医院,该院腔镜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史建安围绕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与广大读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胆囊里为啥会长“石头”
“医生,我被诊断为胆结石,你说这胆囊里咋会长“石头”呢?很多患者来治疗时,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对此,史建安表示,胆囊是人体的重要消化器官,它不仅有储存、浓缩、排泄胆汁的功能,还有分泌和免疫功能。通常,胆囊里不会长结石的,但长期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就容易形成结石。此外,不能按时进餐,尤其是长期不吃早餐的人,或者患有肝硬化、某些溶血性疾病者,经历过胃切除、妊娠者,都有可能患胆结石。
胆囊结石症状的轻重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和生长部位以及有无阻塞和炎症等。约有一半的胆结石病人终身无症状,较大的结石可引起右上腹部闷胀、嗳气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较小的结石会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平卧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
胆结石常被误诊为胃病
“我过去总感觉胃部不适,但医生诊断我得了胆结石,这是怎么回事呢?”
史建安说,对于胆结石患者来说,确实会有胃部不适的感觉,这也是造成胆结石被误诊为胃病的主要原因。
对于有急性发作史的患者,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就能进行出判断。但患者如果没有急性发作史,医生要依靠辅助检查来确诊,比如B超检查。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胆结石引起的疼痛部位不在右上腹,而在上腹部的正中部位,这很容易与胃病混淆。
微创保胆取石是理想选择
很多胆结石患者都想知道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对此,史建安说,胆囊结石的治疗,一般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传统的手术方法,就意味着要对患者进行开腹,或腹腔镜下进行胆囊切除。也就是说,手术治疗时,要切除患者的胆囊,这不但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创伤和痛苦,而且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
药物治疗对小结石有一定效果,但花费时间长,费用高,有的需要几个月,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排出结石。还有的结石即使用药物也无法排出。
史建安说,近年来兴起的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胆结石,以其创口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给胆结石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一新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在不切除胆囊的条件下取出结石。该院通过对近千例微创保胆取石病人的随访证明:患者在接受此项手术后5年内出现结石复发的有2%左右,结合术后药物治疗,结石的复发率更低。
当然,对于胆结石患者来说,术后的保健康复措施非常重要。史建安提醒患者在手术后每天要按时进餐,同时少食或不食油炸、烧烤、油腻食物,多吃水果,蔬菜、杂粮等食物。
专家答疑:
读者:前些时间我被查出患有胆结石,但目前没有任何症状。像我这种情况需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史建安:胆结石是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成分过多形成的。大部分胆结石病人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如果患者只是偶尔出现右上腹隐痛,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出现持续且明显的腹胀、腹痛等症状,就要考虑手术治疗。
读者:我上个月做了胆囊切除手术,现在常感觉腹胀、腹部隐痛。这有没有问题?手术后患者应注意什么?
史建安:这可能是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一般没什么大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自己的饮食规律,同时要防止患上诸如高血脂症、糖尿病等疾病,此外还要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避免身体肥胖,尽量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读者:我患有胆囊息肉,能否进行微创保胆治疗?
史建安:胆囊息肉是各种胆囊粘膜良性隆起的简称,是一种胆囊腔内的良性占位性病变,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目前针对胆囊息肉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一般来讲,直径大于10毫米的胆囊息肉,或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小息肉在短期内明显增大者,均可实施微创保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