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0日,洛阳市卫生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以“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卫生事业发展新局面”为主题,传递了诸多医改惠民好消息。
——落实了县级综合医改补偿长效机制。从今年起,人口50万以下的县,县财政每年预算补助300万元,人口50万以上的县,县财政每年预算补助400万元,用于县级公立医院重点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医学科研;县级公立医院离退休人员工资费用,由县级财政全额负担。
——20种重大疾病两次补偿,补偿比例将高达85%。将探索开展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改革,用新农合资金购买大病保险,将重大疾病病种、特殊慢性病、非自然性疾病纳入该保障范围,将终末期肾病、肺癌等20种重大疾病纳入大病保险范围,先由新农合按照不低于70%的比例进行补偿,对补偿后个人负担费用超过大病补偿标准的部分,再由大病保险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给予补偿。
——试行医疗机构群众满意度第三方评价机制。卫生行政部门将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具体操作,定期对医疗机构群众满意度进行暗访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的评价依据,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倒排工期,抓好卫生项目建设。2013年,将完成栾川县、洛宁县、洛龙区3个县级医院建设,完成9县(市)和吉利区卫生监督中心、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完成135个乡镇卫生院取暖工程和17个乡镇卫生院达标改造任务。确保市妇儿中心新区医院、东方医院新建综合病房楼、市五院新区医院门诊医技楼、新区人民医院外科楼等项目如期投用,实现新增病床2000张。
——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今年10月底要基本建成洛阳市全民信息保障工程,构建互通共享的医疗服务信息化体系;力争年底前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远程会诊工作目标;“居民健康卡”加卡发放工作,一季度末准备就绪,争取二季度初启动发放。
洛阳市卫生局局长张水利说,在去年开展“规范执业年”的基础上,他们已研究决定把2013年定为医疗机构“服务提升年”,以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上取得新成效,为“福民强市”提供更加有力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