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院微创外科技术在学科带头人、业务院长张振立、腔镜外科主任史建安的带领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普外科、妇产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各类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我市及周边广大患者解除了病痛。
为进一步推动微创保胆取石技术规范、安全快速发展,1月19日,应我院的邀请,中国内镜医师协会副主席,卫生部内镜专家委员会主席、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宝善教授和全国微创保胆学会副主席、保胆取石首席专家、湖北省内镜学会委员、武钢总医院周望先教授一行两人相约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对我院开展的微创保胆取石手术进行了现场指导,并进行了现场手术演示。术后与腔镜外科的医生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答疑解惑,进一步提高了我院微创保胆取石技术水平。
1月19日上午9时,76岁高龄的张宝善教授与周望先教授和我院腔镜外科主任史建安共同为50岁的张女士实施了高难度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囊颈管探查保胆取石手术。
史建安介绍,涧西区的张女士患胆囊结石20年了,医生告诉她目前最好的方法是切除胆囊。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张女士及家人坚决反对。“上帝给了我们胆囊,一定有它的作用,是不能随便摘除的。”张女士说。可任凭他跑遍省内大大小小的医院,“尝遍”了各种排石药物,结石在每次体检中还是一次比一次增多、增大。这给张女士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经多方打听,最终选择在我院实施保胆取石治疗。
入院后经核磁检查提示:肝左叶肝内胆管近段扩张,胆囊体积明显增大,胆囊颈部见多个结节状低信号影,胆总管中上段扩张;彩超检查发现其胆囊颈部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石,其一直径约1.5X1.0厘米,胆囊大小约16.5X5厘米。胆囊肿大,张力高,有腹膜刺激征。而传统开刀手术损伤大,易损伤胆管,严重者导致胆汁漏至整个腹腔,出现腹膜炎危及生命。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张宝善教授、周望先教授、腔镜外科主任史建安、主治医师王陆军、麻醉科主任唐文敏等人共同为其实施了经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获得成功。腹腔镜下,切开胆囊底部见胆汁呈黄白色,数枚黑色的结石位于胆囊管口处,镶嵌于胆囊粘膜层内,其中一枚直径约0.5厘米的结石堵塞于胆囊管入口处;用取石钳夹开结石表面的黏膜层使结石松动,取石篮分数次将结石取出。手术历时三个小时,取出大小不一的结石10余颗,成功保留了胆囊,腹部仅留下2个最大只有1厘米的创口。出院后张女士逢人都说,站在病人的角度换位思考,想方设法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创伤,该院这种手术太有人情味了!真没想到中信重机中心医院微创技术如此专业,非常感谢王德院长、史建安主任,是他们给了我自信,实现了我的保胆梦!
当天下午3时,两位专家在中信重工科技大楼三楼国际会议中心与中信重工部分职工及该院医务人员近300人,针对目前国内胆囊结石的规范治疗、微创保胆取石手术的进展等相关热点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讲座与交流,使参会人员受益匪浅。
张宝善教授说:“中信重机中心医院抓住‘重点突破,高层次突破,低层次运行’的理念,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重点学科,‘走出去,请进来’,抢抓机遇,制定出突破性发展战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值得在全国推广,第六次全国微创保胆学术大会将选在洛阳中信重机医院。”他表示,作为一家二级医院,微创技术能得到迅速发展,效益连年持续增长,值得祝贺,这与王德院长的“两院学科错位发展”的构想息息相关,历年来的实践也印证了这个构想符合医院长期发展的需要。他衷心祝愿,中信重机中心医院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创新和发展这种构想,让它成为一种新时期医院发展的模式。
大家一致认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生及患者观念的转变,胆结石“一刀切”的手术方式必将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保胆取石”将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主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