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首例腹腔镜下保胆取石、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在我院喜获成功!
17岁少女腹中有8块石头,而且分别在胆囊和胆管里,最大的直径达1厘米。像这么小年龄的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同时出现实属罕见。因为患者年龄小,其家人苦苦哀求医院一定要保住孩子的胆囊。我院腔镜外科专家及时会诊,仔细研究,决定采用腹腔镜、纤维胆道镜、硬质胆囊镜三镜联合,在患者的胆囊和胆管上分别开了一个小口,成功取出结石。这种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和胆总管探查取石两术合一的尝试,在河南尚属首次,开了洛阳腔镜微创技术的先河。

主刀医生史建安主任正在检查术后的丹丹
少女结石“缠身”多年 微创150分钟使它变浮云
7月3日下午,在我院腔镜外科,见到了做完保胆取石手术的丹丹(化名)。
丹丹是洛阳伊川县人,在广州打工。已患病多年,但都被当做胃病来治疗。近日痛得特别厉害,就去广州当地医院就诊。一查才知道胆囊和胆管长了结石。
因为丹丹村里有人在我院做过结石手术,恢复得又快又好。所以丹丹母亲立马就让女儿从广州赶回洛阳,连家都没回,就直奔我院了。
以前,像这种手术都需要切除胆囊的,但考虑到患者才17岁,如果直接切除胆囊对她今后的生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自从丹丹入院后,腔镜外科主任史建安组织相关科室的技术骨干及时会诊、认真研究,并制订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及应急预案,确保手术万无一失。最终,经过专家会诊、科室讨论,史建安主任决定为其实施腹腔镜保胆取石、胆总管探查取石微创手术。
7月2日,由腔镜外科主任史建安、主治医师韩杰、住院医师鲁严等为其实施手术,麻醉科主任唐文敏、主治医师张瑞娜实施麻醉。手术历时150分钟圆满完成,成功地在丹丹胆囊内取出2颗结石,胆管内取出6颗结石,最大的直径1厘米。
医生不仅保住了她的胆囊,而且在她腹部仅留下4个很小的创口。创口最大的直径1厘米,小的才5毫米。
丹丹的主刀医生、腔镜外科主任史建安说,伤口很小,这样恢复快,不伤元气。并且,以后根本就看不见伤疤,不像开刀切除胆囊的手术,会留下15厘米左右的刀口。手术非常成功,预计一周内,丹丹就可以痊愈出院了。
治疗胆结石 为什么要保住胆囊
“上帝给了我们胆囊,一定有它的作用,是不能随便摘除的。”腔镜外科主任史建安介绍,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疾病,和居住地的水质,患者本身的饮食习惯和新陈代谢有很大关系。
在过去,如果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同时发生,医生便会切除胆囊,然后清理胆管内的结石。“这种手术方法,伤口大,对病人本身的伤害也大。”史建安主任解释道,胆囊是人体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在人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被切除,胆总管就会出现代偿性扩张,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由于胆管没有浓缩胆汁的能力,稀薄的胆汁对脂肪消化能力要减弱,如果进食高脂肪食物,会发生腹胀、腹泻;胆总管代偿性扩张后,增加了胆总管结石发病率,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胃肠癌的发生。
史建安指出,对于胆结石的治疗,要以人为本,既要去除结石,也要保护胆囊功能的存在。对于胆囊疾患,医生应该首先考虑保护人体器官功能,维持内环境的平衡,确有必要时再考虑切除胆囊。不要无理由地以“预防”和“顺便”为借口随便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合理保胆才是治疗胆结石的正确观点。
有了腔镜微创 胆结石患者不再为“无胆”而忧
史建安主任说,基于胆囊对人体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胆道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一种全新的微创技术,“保留胆囊,取出结石、息肉”的方法应运而生,可代替传统外科手术,免除开刀、切除胆囊之苦。对胆囊结石或息肉,而胆囊功能尚属正常的病人,采用此手术,效果满意,彻底改变了胆囊结石患者的命运。
我院腔镜外科在胆结石治疗方面,经过不断改进手术方式,推出了新式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胆结石新术式。同时,又没有将胆囊一切了之。而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年轻患者和胆囊无急性炎症及胆囊功能无明显损伤的患者,通过反复清洗、认真观察,在取石的同时尽可能实施保留胆囊取石治疗,最大限度地保留有功能的胆囊,以维护患者机体消化系统的完整性和内环境的恒定性,让更多患者享有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