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新的医疗改革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医疗行业的执业规范,还应具备全面的素质,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百姓,才能满足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医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更作为治病救人的神圣使者,是与人民的健康息息相关的。如果说对医务工作者有什么特殊的要求,我认为比“救死扶伤”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所从事职业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在个人和患者之间,在法律和人情之间,在规范和人性之间,我们更要寻找一种和谐的关系。因此,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提高技能和素养,自觉维护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随着新医学模式的发展,患者权利意识的日益增强,医患关系日益突出和激化。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构建和谐社会又离不开和谐的医患关系。因此,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不仅是医院工作的根本宗旨,还是医疗行业应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更是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患者对医学科学的特殊性、局限性缺乏了解,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缺少人文关怀,缺乏沟通意识和技巧,部分医务人员医德医风下降,漠视病人愿望和利益,也加剧了医患关系的不和谐;近年来,片面甚至失实的关于医疗纠纷的新闻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明显负面效应,激化了医患双方的不信任和不满情绪,对医患关系裂痕的加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已迫在眉睫。而作为医务人员,医患关系的主导者,我们更要带头从自我认识做起,从自我改变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