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太多患者因忽视关节信号而陷入疼痛困扰——从最初上下楼梯的隐痛,到后来晨起僵硬难行,甚至发展到关节畸形、活动受限。
据统计,全球关节炎患者已超过5亿人,国家健康卫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骨关节炎的总患病率达15%,保守估计患者超过1亿。这个被称为“沉默的关节杀手”的疾病,正悄悄侵蚀着千万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应对关节炎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

认识骨关节炎:不止是“关节老化”
骨关节炎并非简单的“老寒腿”或“关节老化”,而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我们的关节软骨就像“缓冲垫”,长期磨损、受力不均或损伤后,这个“缓冲垫”会逐渐纤维化、皲裂甚至脱落,导致关节面不平,进而引发疼痛、肿胀等一系列症状。

骨关节炎常见类型: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等。其中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和痛风性关节炎三种。、

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及远侧指间关节等负重或活动频繁的关节。
典型症状包括:
疼痛与压痛:初期为间断性隐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晚期可能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夜间痛;
晨僵:早晨起床时关节发紧僵硬,通常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极少超过30分钟;
关节肿大:手部可能出现Heberden结节,膝关节则因骨赘或积液显得肿胀;
骨擦音:关节活动时因软骨破坏出现“咔咔”声,多见于膝关节;
活动障碍: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关节无力、行走“打软腿”甚至活动受限。
需要警惕的是,骨关节炎并非老年人“专属”。除了年龄、性别、遗传等不可控因素,超重肥胖、长期负重劳作、运动损伤、不良姿势等可控因素,正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患者行列。比如长期蹲跪的劳动者、过度运动的健身爱好者,都可能提前出现关节退变。

科学应对:治疗的核心是“延缓进展”
很多患者存在误区:要么认为“忍忍就过去”,要么期待“能彻底根治”。
事实上,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不可逆转,但通过科学干预完全能缓解症状、延缓进展,保持正常生活能力。洛阳新里程医院骨科团队提醒您,可从下列几方面预防关节炎:
1. 基础管理:从生活细节减少关节负担
控制体重:体重每减轻1公斤,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可减少4公斤,超重人群减重5%-10%能显著缓解关节疼痛;
适当运动:避免爬山、爬楼、深蹲等加重关节负荷的动作,选择太极、八段锦、游泳、慢走、骑自行车等低负重运动;循序渐进,从小量开始,活动前要热身;
强健肌肉:通过股四头肌、臀肌训练增强关节周围肌力,像“给关节加个保护套”,比如直腿抬高、靠墙静蹲等动作都很有效;
养护关节:注意关节保暖,避免久坐久站,提重物时借助工具分担压力。
2. 阶梯治疗:不同阶段对应不同方案
早期:以非药物治疗为主,结合物理治疗(如热敷、理疗)缓解症状;
中期: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缓解疼痛、控制炎症、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关节镜治疗及保膝术治疗,同时坚持康复训练;
晚期:若关节严重畸形、功能障碍,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术后仍需规范康复护理。
★★★ 特别提醒,出现关节持续疼痛、晨僵时间延长或活动受限等信号时,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关节的养护是终身课题,骨关节炎的防治没有“捷径”,但有“良方”:年轻时养成良好习惯,中年时做好体重与运动管理,老年时坚持科学康复。
让我们共同关注关节健康,科学养护骨关节,助力人生旅途都走得安稳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