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护理园地
专家答疑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教育


腹部赘肉多更易得脂肪肝

字体【    发布时间:2013-09-10    文章来源:中信重机中心医院
 

  据了解,脂肪肝目前已经成为继病毒性肝炎之后我国第二大肝病。虽然形势严峻,但直到现在,各地仍然缺乏对于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最近,依靠一项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广东人的脂肪肝患病率有了大致的勾勒:总体成人患病率为17.2%,其中男性为18%,女性为16.7%,与上海、日本等地区普通人群调查结果相似,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腹部赘肉多更易得脂肪肝

  调查项目负责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聂玉强介绍,脂肪肝是指脂质在肝脏组织内沉积超过肝脏自身重量的5%,主要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在病理上,则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及脂肪性肝炎,后者可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根据对广东省6个城乡居民点总计4365名年龄大于7岁常住居民的调查,发现广东的脂肪肝总体成人患病率为17.2%,男性为18.0%,女性16.7%,其中绝大多数患上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达到了15%。聂玉强分析称,这表明肥胖及其相关的多元代谢紊乱,与广东人得脂肪肝的关系密切。

  肥胖者到底有多大可能得脂肪肝?调查给出了清晰的答案:随着体重指数的升高,脂肪肝的患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虽然在正常人群中的患病率只有7.1%,但超重人群则达到了38.5%,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更是飙升到了60.6%

  调查同时显示,体脂分布不均,特别是腹部脂肪蓄积的中心性肥胖与脂肪肝密切相关,这意味着腹部赘肉多的人更易得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复发率高

  该项目还首次揭示了广东城乡普通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特点:患病率和发病率都很高,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高,以50岁为节点,之前男性高于女性,其后女性高于男性。此外,从地域上来看,城市明显高于农村。

  聂玉强分析认为,女性一般在50岁左右闭经,这可能会成为脂肪肝的诱发因素。而城市的饮食习惯较农村更趋不合理,从而成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高发地带。

  从死因上看,非酒精性脂肪肝最终会因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而非肝病,其中肥胖、高龄和血脂紊乱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高危因素。

  调查还显示,一旦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复发的可能性较高。从2005年起,项目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3543例患者进行了为期4年的随访,发现发生率为9.1%。在观察截止终点时,有22.2%的患者有加重的情况,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但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以及亚太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项目组在比较汉人和其他民族的7个候选基因后发现,汉人和亚太地区人种多数基因变异特点相似,而与西方人种差异较大。以一个诱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基因为例,在亚太地区人种的基因变异率为3%—7%,在西方国家则为13%—23%,这表明西方人种更易得脂肪肝。

  应尽快启动脂肪肝全国调查

 

  目前脂肪肝已经发展成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问题,在发达国家,它的致死率排在第5位,仅次于心脏病、脑

  版权所有:洛阳新里程医院 豫ICP备2024054639号-2           人才招聘 | 院长信箱
地址:洛阳市涧西区景华路西端 服务电话:0379-63084158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疾病诊治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豫公网安备4103050200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