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印象里,冠心病是老年人的“专利”,最近,却频现很多年轻人患病的事例。专家提醒,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工作节奏加快,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使冠心病“年轻化”的“危险因素”。
【小心】冠心病“盯”上年轻人
29岁的市民小刘最近很郁闷,单位组织篮球赛,他还没有展示自己的英姿,就因心肌梗死晕倒被送到医院急救。
经诊断,小刘患有冠心病,血管提前老化,动脉也提前硬化了。
“还不到30岁就一身毛病,这真到老了该咋办?”小刘1.72米的身高,体重有170多斤。
去年体检时,他就有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等“三高”症状。
当时医生建议,小刘一定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多锻炼、少熬夜、少烟酒。
小刘的良好生活习惯没有坚持两天,马上又“恢复原形”。
今年的体检结果算是再次给小刘敲了警钟。
对此,我院心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宁来轩感叹,前几年几乎看不到45岁以下因心肌梗死来住院的冠心病患者,现在每年都有年轻患者住院。
“现在冠心病患者已呈年轻化趋势,且数量逐年上升,而冠心病也居于心血管疾病中的首位。其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过大,生活不规律,饮食不科学,烟酒过量等,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最后引发冠心病。”宁来轩主任提醒。
【提醒】小心冠心病也有“职业偏好”
在临床上,宁主任还发现了一个特别的“职业特点”。
“很多年轻的冠心病患者,平时大都从事工作高度紧张,没有生活规律的职业。例如:民警、新闻工作者等。”宁主任说,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工作节奏加快,年轻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有许多人常喝酒、吸烟、劳累过度、熬夜,加上不注意饮食和锻炼,体重增加,血压高了、血脂高了、血糖高了。年轻的血管提前老化,动脉提前硬化,这都使年轻人提前得冠心病了。
宁来轩提醒,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是导致冠心病的四大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是冠心病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而目前30岁以上人群中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数量不少。他们平时没有症状,甚至没有任何不适,但都有发生冠心病的可能。因为以上“三高”对身体的损害是一个缓慢的、逐渐加重的隐匿过程。因此,当经常出现头晕、胸闷气短、睡眠不安等症状时,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血脂、血压及血糖状况。他建议,中老年人应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以便及时了解和调整。
【预防】控制“四大危险因素”,远离冠心病
宁来轩主任说,冠心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除了年龄和遗传因素外,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大多都是可预防的。专家表示,拥有肥胖、血压高、血脂高等危险因素的人要格外注意对冠心病的预防。少食胆固醇含量及热量高的食物,如鱿鱼、墨鱼、带鱼、蛋黄、蟹黄、鱼子及油炸食品等,吃饭不要过饱,控制体重,控制血压和血糖,多进行有氧锻炼。
另外,控制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这“四大危险因素”是目前预防冠心病的首要方式,尤其是血脂应调整好。平时低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控制体重;调节情绪,保持身心平衡和良好的心态;坚持体育运动,防止肥胖。而已经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终身服药,平时生活避免剧烈的活动,不能太用力,情绪不能太激动,严格控制血压。